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
在家教育必有的說故事環節:說故事技巧概要
[講故事技巧分享。0-5歲]
以前我是教會的兒童主日學導師,講故事基本上是我每個主日都要做的事,所以牧者曾安排我上相關的培訓課程,所以我算是盡得一些講故事的基本技巧。後來到內地短宣,內地資源貧乏,無精美的圖書,更無DVD/powerpoint/projector,所以如何取得兒童的注意力便很講究「技巧」二字了。感恩,那次經驗證明了自己所學的技巧真的很管用,如今在此作簡單分享。
秘訣在於「聲、色、藝」。
先論色:一般而言,兒童(特別是1-3歲的孩子)對圖像都很敏感,愈色彩鮮艷,線條愈簡單,文字愈少,他們愈感興趣。所以你持一書一圖在手,已經可以取得他們的注意力。(但仍要注意,孩子愈小,注意力的時間愈短)問題在於如果無書無圖在手,又如何取得他們專注?關鍵正是你的面色!孩子對無動態的畫面興趣不會太多,有時愈活潑的孩子便愈討厭靜態平面的畫像,多數望一兩眼便會離開。但你的面色卻是動態的,只要你表情夠誇張,他們真的會目不轉睛地盯著你。你的表情可以跟隨著故事情節、節奏、情緒而改變,孩子自然從你的表情掌握到當中的細節。所以很多幼稚園/playgroup老師講故事都是表情誇張,動作多變的。
再論聲:另外,當你取得孩子的注意力後,如何保持他們的注意力呢?任你表情如何豐富,沒有聲的補充,都是失色。所以你不妨按著故事中出現的人/事/物而模仿其聲音,最好是一些他們見過聽過的,這樣較容易引發他們的聯想。
後論藝:上述的在頭幾分鐘可能奏效,但孩子仍對你的演出漸漸沒興趣而走開,那怎辦呢?那時候我便出「超必」了!唱歌(最好是他們聽過的兒歌/童謠)、突然大叫/「噓」、向小朋友招手示意(比如作狀叫他們來偷窺故事書的下一頁、叫他們向另一個方向望相關事物)、發問叫孩子猜等招數都是好work的!但用哪招則視乎故事情節或實際需要。這樣好像演戲一樣,但的確唯有這樣才能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,叫他們不再走開。
[講故事技巧分享。6歲以上]
上回提及的「聲。色。藝」三要訣,其實是針對任何年紀孩童的基本功。但0-5歲與6歲以上兩個年齡層,區別在哪?關鍵在於他們的認知智力程度。
0-5歲(尤其是3歲以下)的孩童在認知智力方面仍處於持續發展期,他們對情節複雜的故事未必理解到,繼而失去興趣;所以我們僅用「聲。色。藝」三要訣來講述一些故事情節簡單,甚或全無情節可言的小書或認知書經已足夠,目的只在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與習慣,以及增加他們認知層面。
但6歲以上的認知智力已經開始成熟,足夠理解情節複雜的故事,故此在講故事方面也須注意了。
1) 講者一定要閱讀故事最少一次,掌握整個故事的脈絡,對情節及氣氛的變化必須瞭如指掌;這樣講者才能佈局,在適當的沉悶位或高潮位施展不同手段技巧。
2) 講者不一定對整個故事照書全讀,可以對個別情節作刪除或篩選。講者可以就小聽眾的理解能力、性情發展需要作情節挑選,甚至為講故事目的作情節更易、增添的舉動。(其實面對0-5歲的孩童聽眾更要作適當刪減,但增添則可不必。)
3) 不宜將針對0-5歲孩童的講故事技巧完全用於6歲以上的孩童身上。由於現今的孩童太「老積」了,盲目使用唱歌或極度浮誇的角色演繹方式有機會令他們反感。故此他必須先了解清楚小聽眾的口味和風格了。
4) 在口述故事時要注意言辭的運用。0-5歲孩童理解能力低,盡可能用簡單淺白,規範性高的詞彙;但6歲以上的則可以較寬鬆,採用適量的潮語或中英並用也不為過。但仍建議勿濫用規範性低的言辭,否則會影響孩童的語言能力。
5) 運用適當的停頓是十分重要。0-5歲以上的小朋友未必有太多耐性等候,但6歲以上的孩童卻等得到。適當在一些高潮位置探用停頓,可以使情節張力拉至最大,小聽眾的情緒亦會被你牽動得最厲害。那時再配合突如其來的音效或虛張聲勢的演繹,張力被中斷,高潮達致最高時,便是速速完結故事的最佳時機,令小聽眾對此留下最深刻的印象。(3歲以下的孩童則不建議這樣做了,除了他們沒有耐性外,他們未必接受到太突然的轉折。)
6) 避免冗長的訓話或結束語,在最美的時候結束,留下餘音讓孩子自己沉思是最好的。相反0-5歲孩童可多作少許解釋或增設問答環節。
7) 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頭禪及「呢」「啦」「喎」之類的詞,太多會令人生厭。(對著年紀愈大的聽眾,因為愈容易緊張,這些情況愈嚴重!)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